2016-02-20 16:59
李彦宏被打脸的背后,百度和谷歌的差距在哪里?
最近在微博看到 这样一段话“ 十五年前中美两个搜索公司同时起步 但是现在一个在研究量子计算机的可行性,另一个却在研究怎么出卖自己旗下贴吧用户的利益谋利。”然后查了一下 谷歌98年建立 百度00年建立 只差了两年 但是为什么现在感觉差别那么大。是因为什么?
李彦宏被打脸
在2010年就有人针对谷歌中国有可能退出中国一事,对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格局做出评价,当时就有不少媒体表示,谷歌中国的退出会让百度一家独大。而后来也确实就是这样的,但日前李彦宏也表示百度的成功和谷歌退出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不过现在却有数据显示并不是那么回事。
2月15消息,据报道,日前记者史小诺提问李彦宏称,有人这样说,因为谷歌的退出所以才成就了百度,而李彦宏则表示,这是一种误解,我也听到很多,应该说是我在意的,因为它不是事实,所以我也觉得有必要去解释一下。谷歌退出中国,那么大家可能忘了,谷歌在退出中国之前,它在中国运营了5年,这5年它的市场份额每年都在下跌。那个时候的百度我们每年市场份额都在增加,所以百度的成功跟谷歌退出没有必然的联系。
虎嗅对此前名为oztiger的作者,翻出第三方统计数据来证明谷歌并非因为业绩不理想而退出中国。虽然时过五年,但今日这些数据同样可以有力回击李彦宏的辩解。
以下是具体内容,虎嗅做了摘选和编辑:
在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约为29亿人民币,其中:
易观国际给出的谷歌中国市场份额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23.4%,59.3%
艾瑞咨询给出的谷歌中国市场份额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21.2%,60.4%
在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约为50亿人民币,其中:
易观国际给出的谷歌中国市场份额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27.8%,62.2%
艾瑞咨询给出的谷歌中国市场份额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27.3%,63.5%
艾瑞的这个报告,得出谷歌中国增长速度是百度将近两倍的结论,理由是相比百度一年提升3.1个百分点,谷歌中国市场份额大幅增长达6个百分点。
在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为70亿人民币,其中:
易观国际给出的谷歌中国市场份额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1.8%,60.8%
艾瑞咨询给出的谷歌中国市场份额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3.2%,63.1%
易观国际评论说“谷歌在中国从2006年到2009年保持了高速的收入增长。”总体来说,谷歌这三年在中国的营收随着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总容量的双增长。
这只是中国第三方的检测数据,若参考国外数据,谷歌的表现会更好,例如美国的StatCounter公司出具的报告说,到谷歌2009年下半年占据了43%的中国网络搜索市场,而百度下滑至56%。
不过目前百度确实在搜索领域已经做得很好,而撇开之前的贴吧事件,我们还是要更理性的看待这件事,若是因为谷歌退出让百度占了便宜,那也或许是机遇和实力的问题。你说呢?
网友说法:
知乎网友hzqtx:
谷歌:围绕自己的使命,价值观在做产品、创新,给人类创造价值;
百度:产品只是挣钱的工具,定位太低级。
就像一个人,谷歌是无条件自尊,自信,不断创新,创造价值;
百度是依赖型自尊,他的价值是通过商业来体现的,而不是自身的产品和价值观。
一个勇往直前,做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一个是不断被KPI追赶着商业化,堕落成赚钱机器。
知乎网友Link Weng:
Google的给自己定义的使命Google 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Baidu的(为了找这个我在主页翻了半天,Google的一下子就找到了)百度的使命:
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Google认为他们是要整合信息让人人从中收益,而百度只是让你找到你在找的东西。
看他们对公司历史的Google的像是在讲故事,把自己每一个产品做了什么生动的表现出来
Baidu的只是在罗列自己发布了什么产品,获得了什么荣誉blablabla,我只需要复制粘贴就能呈现给你们看,这其中体现出公司的那种企业文化底蕴,一看便知。
2002年5月千龙-百度中文信息检索技术实验室成立2002年3月总裁李彦宏获选“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全面接管263搜索频道启动“闪电计划”,各项搜索指标全面领先2002年1月央视国际全套引入了百度“网事通”信息检索软件
2001年10月 为上海热线提供全球中文网页检索系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管理中心,采用百度“网事通数据库检索”软件开始为商业用户提供高效的营销推广服务两家企业在根上面就已经完全不同,Google是在做企业,Baidu只是在赚钱
延伸-Google的十大信条(来自谷歌的十大信条)
-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自然水到渠成。自创建伊始,Google就一直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为宗旨。无论是设计全新的网络浏览器,还是更换首页外观,我们都非常用心地确保最终的结果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为了实现公司自身的目标和经济利益。我们的首页界面简单明了,网页加载速度非常快。我们从不对外出售搜索结果中的展示位置。对于广告,我们不仅清楚地将它们标记出来,而且广告内容也会与搜索相关,从而确保广告不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在开发新的工具和应用时,我们秉承这样一种理念:设计出来的产品应该非常出色,而不会让用户产生“这个产品应该这样或者那样设计”的想法。
- 专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Google以搜索起家,而搜索也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研究队伍之一,可以心无旁骛地攻克搜索方面的难题,我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由于要不断应对各种棘手状况,Google已深谙复杂难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的服务已让上百万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但我们不断探索、追求更高境界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为不断地改进搜索服务所做的投入,也有助于我们将掌握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Gmail和Google地图等新产品。我们希望将搜索所蕴含的无限力量应用于未曾探索过的领域,并帮助用户在生活中更多地获取和使用越来越丰富的信息。
- 越快越好。我们很清楚,您的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当在网络上寻找某个问题的答案时,您一定希望瞬间就能找到,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满足您的这些需求。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尽快离开我们的网站 – 世界上大概只有Google能这么说。我们不断精简网页并提高服务环境的效率,一次次地打破自己创造的速度纪录,现在的搜索结果响应时间平均只有几分之一秒。我们推出的每款新产品都非常注重速度,无论是移动应用还是Google Chrome(一种足以跟上现代网络速度的高速浏览器)都是如此。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所有产品的运行速度。
- 网络上也讲民主。Google搜索之所以能快速找到相关信息,是因为它依赖于上百万在网站上发布链接的用户,是他们帮助我们判断有哪些其他网站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在评估每个网页的重要性时,我们采用了200多种指标以及大量的技术,其中包括我们的专利算法PageRank™,它可以分析出哪些网站被网络中的其他网页“票选”为最佳信息来源。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这种方法也会越来越完善,因为每个新网站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是另一张待统计的“选票”。秉承同样的民主精神,我们积极从事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集众多编程人员的努力和创意,不断推出各种创新产品。
- 信息随时随地可得。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设备,因为他们希望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信息。我们不断开发新的移动服务技术,推出新的移动服务解决方案,希望帮助全球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从查看电子邮件和日历活动到观看视频,不一而足,更不用说在手机上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用Google搜索功能了。此外,我们希望通过Android激发更强的创新意识,为全球移动用户谋福利。Android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移动平台,它将开放性这一让互联网大获成功的因素带入了移动世界。Android不仅能使消费者受益,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余地并享受更富创意的移动体验,也为运营商、制造商和开发者创造了营收机会。
- 赚钱不必作恶。作为一家公司,Google有两个收入来源:一是向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技术,另一个则是向广告客户提供在我们的网站上和网络中的其他网站上投放广告的服务。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广告客户使用AdWords推广他们的产品;无数发布商通过AdSense计划投放与自己网站内容相关的广告。为了确保最终能够服务所有用户(无论他们是否属于广告客户),我们针对我们的广告计划和实际做法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原则:
- 除非广告内容与搜索结果页的内容相关,否则,就不能出现在我们的搜索结果页上。我们坚信,只有广告与您要查找的内容相关时,它提供的信息对您来说才算有用。因此,您可能会发现,执行某些搜索后看不到任何广告。
- 我们相信,广告即使不“喧哗夺宠”也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我们拒绝弹出式广告,因为这种广告会妨碍用户浏览所请求的内容。我们还发现,如果文字广告与受众高度相关,则点击率就会远远高于随机显示的广告。任何广告客户(无论规模大小)都可以从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广告媒介中受益。
- 在Google上投放的广告总是明确地标记为“赞助商链接”,因此,这些广告不会影响搜索结果的真实性。我们绝对不会通过操纵排名的方式,将我们的合作伙伴放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位置,另外,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购买到更高的PageRank。我们的用户信任Google的客观性,我们绝不会为任何短期利益去破坏这份信任。
- 信息无极限。当Google索引中的互联网HTML网页数量超过其他任何搜索服务时,我们的工程师便会将精力转到那些不那么唾手可得的信息上。有时我们只需将新的数据库集成到搜索中即可(例如添加电话号码和地址查询、添加商家目录),但有时还需要付出更多富于创造性的努力(例如增加更多的搜索功能,包括新闻存档搜索、专利搜索、学术期刊搜索以及对数十亿张图片和数百万种图书的搜索)。我们的研究人员会继续研究如何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们。
- 信息需求无国界。我们的公司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的,但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全世界使用各种语言的人获取信息。为此,我们在6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办事处,拥有180多个互联网域名,我们为生活在美国境外的用户提供的搜索结果量占总搜索结果量的一半还多。我们提供130多种语言的Google搜索界面,能让用户将搜索结果限制为以他们自己的语言撰写的内容;对于Google的其他应用和产品,我们也希望推出尽可能多的语言版本和可使用的形式。有了我们的翻译工具,哪怕内容是用地球另一端您完全不懂的语言所撰写的,您也可以浏览和探索。在这些工具和志愿译者的帮助下,我们甚至能够大幅改进向世界上最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的服务的种类和质量。
- 认真不在着装。我们的创始人秉承着“工作要有挑战,挑战带来快乐”的理念创立了Google。我们相信,恰当的企业文化更容易孵化出绝妙的、富有创意的产品。这样的企业文化绝不是熔岩灯和橡胶球就能营造出来的。我们重视团队成绩,也推崇个人成就,因为这都是公司全面成功的基础。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产,我们极为重视。他们背景不同,但都活力四射、热情洋溢。无论是工作、娱乐还是生活,他们总是充满创意。我们的工作氛围可能非常随意,但就是在排队等咖啡的过程中、在小组会议上或在健身房中,新的想法不断涌现,并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彼此之间交流、经过测试,然后投入实际应用。这些新想法往往会催生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新项目。
- 追求无止境。我们始终将自己在某方面的优势视为继续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为自己设定目前还达不到的目标,因为我们知道,通过不断朝着这些目标努力,我们可以做得比预期更好。Google的目标就是通过创新和反复探索,打造出优秀的产品并以异乎寻常的方式对其加以改进。例如,我们的一位工程师发现,用拼写正确的字词进行搜索时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于是他就开始思考应当如何处理错别字。正是这种思考促使他开发了一种直观且更加实用的拼写检查工具。即使您也不太清楚自己要查找的确切内容,在网络上寻找答案也不是您的问题,而是要由我们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尽力预测全球用户尚未明朗的需求走势,并开发各种可能会成为日后新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以我们发布Gmail时的情况为例,与当时的其他电子邮件服务相比,Gmail拥有的存储空间最大。但现在看来,提供如此大的存储空间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因为我们如今对电子邮件的存储空间有了新的标准。这些都是我们所追求的改变,我们会一直探索能够推动改变的新领域。归根结底,我们所做的一切正是源于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态度。
而百度如今的态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眼人都看得懂!
原文作者:天度视界(http://www.temdu.com/265)